水乃生命的根源
身心是一體的兩面,為了維持健康,食物和壓力這兩者對於疾病的預防和獲得真正的健康上,是兩個最重要的指標。
但是,是否正確的飲食,和沒有壓力的生活,在健康管理上就已經萬全了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不管您所食用的食物多麼安全,過著多麼自然的生活,若水質不佳,還是沒有用。
自然的生活存在於光、空氣、水和泥土中。其中尤其是水,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衍生之源。
水占人體體重的比例:成人約60%;嬰幼兒為80%。
血液的90%為水,而腦、神經、筋肉、肺、心臟等的組織,或組織的末稍、細胞內等,包含鹽分和營養素的體液亦是血液的一部分。
藉著汗、尿、便,無意識的蒸發,及促使老廢物排洩的作用,可達收支平衡。若體內失水10%就會產生脫水症狀,若失水20%就有可能導致死亡。
即使是糧食危機到來,只要有水就可以存活40天,但若沒有水,大約7天就會死亡。這麼重要的水,也可以說是生命支架的水,卻因為太接近我們的生活,而時常被我們所忽略了。
忽視水則無法保有健康
人類所有的生命活動,皆需仰賴水來支持。水不但是身體構造不可或缺的要素,更是人體各種生命現象的
介。即使是呼吸,空氣中的氧會溶於水,之後再進入體內。
而食物由腸子吸收,也是溶於水之後才進行的,而將這些東西運送到身體的各部位亦是水的任務,老廢物亦
溶於水後才排出的。促進幾百種類酵素的運作,為了每天製造龐大數目的細胞,水是不可或缺的。
如上所述,人體組織需藉著水,才能夠正常地運作。因此,考慮到健康時,水的管理,就成為不可或缺的最
條件了。
體液和富含礦物質的水的組成及濃度相仿,故可以被吸收,且迅速地被控制。
無論如何要喝水時,在歐美各國通常會喝礦泉水;若在日本,礦泉水對他們來說實際上是保持體內礦物平衡不可或缺的東西。
礦物乃決定健康之鑰
溶於水中的物質,不管量多麼少對生命都有重大的影響。
PPM這種表示方式,指的是在1000公升的水中,有1公克這樣微小的量,人類為了維持生命,需要鈣、鈉
鎂、鉀、錳、鐵、銅、亞鉛、鉻、硒等三十六種礦物、微量元素。
這些礦物及微量元素存在於我們每日的飲水和食物中。但卻因各地風土之不同,其含量之多寡亦不同。
以日本的土讓為例:在沖繩、奄美群島等火山灰地的酸性土壤中,其特徵就是異常地缺乏鈣。
由美國所輸入血統優秀的賽馬,因日本水質的關係,經過一年半的時間,其血液中的鈣濃度減少到只有在美
期的三分之一,而變成骨質疏鬆、脆弱的馬了。這是因為鈣無法貯存在體內的關係。
可由食物中吸收所有的礦物,這樣的想法值得商榷。
如果可由食物中吸收到所有的礦物,那麼那些吃著已計算好鈣成份菜單的小學生和日本馬,就絕對不會發生
折這些事情了。
因為所有的食物都是有機鹽的形式,故需利用酵素,使其在人體內能夠慢慢地消化並為人體所吸收,這是需
花時間的。
將食物化為能源需要花時間,這可以理解,但如體液般的新陳代謝(亦即置換),卻需要相對迅速,這都是
由水來進行的。
人體的體液每次都少量的在更換。因為其電解質的量保持平衡,所以人體電解質的濃度若能和飲水相近,這
生理上也比較輕鬆。
因此體液就藉由荷爾蒙,使其電解質濃度和飲水拉近距離。
許多荷爾蒙,即將礦物視為重要的要素。換言之,人類的身體是由自然和該地區的飲水所合成的體質而來的。
歐美人和日本人的體格和體質的不同,首先是因為由於飲用水的不同所造成的,因此「水質決定體質,體質影響健康」是至理名言啊!
~
本篇節錄於「水可以喝嗎?-日本醫學博士馬瀏通夫著」~
  |